“孔妹子,這地埂明顯偏了!”6月3日,在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瓦亭村,村黨支部書記蘇紅麗正在地頭調解糾紛,三言兩語間,便將一起積怨多日的地界糾紛化解。
這樣的場景,在蘇紅麗的15年支書生涯中已上演過上百次。從每年調解15起左右,到如今全年僅需處理2至3起,瓦亭村創下連續15年“零上訪”的紀錄,秘訣就寫在蘇支書的工作經驗里。
“發揮‘兩個作用’,堅持‘三個原則’。”蘇紅麗向我們道出治村心得。這座有著兩千年歷史的古村落,至今保留著“城內城外”的格局,更傳承著“仁義禮智信”的鄉風。蘇紅麗巧妙運用家風教化,讓長輩規勸晚輩,晚輩開導長輩;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,把“理”字種進村民心田。面對復雜矛盾,她獨創“冷處理”法——先擱置現場,逐個談心,找準“消氣點”再調解。
說起印象最深的調解,蘇紅麗提起一對鬧離婚的老夫妻。妻子王某常年不做家務,丈夫李某務工回來還要喂牛干活。蘇紅麗帶著村干部“雙管齊下”:一邊哄著老漢消氣,一邊激勵大娘勞動,還發動子女遠程勸導,如今王某已成家里的“半邊天”。
雖然312、344國道穿村而過,但瓦亭村仍面臨地少土瘠的困境。蘇紅麗抓住政策機遇,以老帶新的方式年輸送鋼筋工、汽修工等技術工百余人。為壯大集體經濟,她帶頭種起蔬菜大棚,“夏天賣辣椒,秋天賣小蔥,三畝地年賺三萬三”。2005年建成的村集體羊場帶動12戶脫貧,240畝中藥材惠及65戶村民。站在新建的養殖棚前,她算著賬:“明年要帶著大伙兒把分紅再翻一番?!?/p>
談及規劃,蘇紅麗眼中閃著光:“我們要讓千年古城活起來!”依托全國傳統村落招牌和蕭關文化資源,她正謀劃開發民宿旅游,盤活閑置院落,讓村里的“自樂班子”和傳統藝人有展示舞臺?!暗綍r候,家家都能吃上‘文旅飯’?!保ㄍㄓ崋T 丁娟)